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技術科學學部海洋環流與波動團隊在極端氣候領域研究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相關成果線上發表于環境科學國際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海洋熱浪、海洋極低鹽度、極強酸性等海洋極端事件對海洋生態系統存在危害影響。而當極端事件同時發生的時候(共生),該危害可能會放大數倍。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熱浪(高溫)和低鹽事件均有可能在赤道太平洋增強,但是其共生事件的特點和動力機制卻很少有研究。本項研究利用日均再分析資料,發現在1993-2019年間,高溫-低鹽共生主要發生于赤道太平洋中部(圖1c),并且高溫事件的發生先于低鹽事件。
圖 1 (a)熱浪、(b)低鹽極端事件的概率和(c)共生事件的概率函數的空間分布。(d)溫鹽的相關系數
本項研究發現,次表層溫度異常引起了太平洋中部海表的持續高溫,高溫改變了緯向溫度梯度,引起了風場的變化,在太平洋赤道海域中部形成強對流,從而引起強降水,最終導致海表鹽度減少。本研究進一步將低頻ENSO信號和共生事件的產生聯系起來,強調了海氣相互作用和低頻氣候模態對極端事件的重要作用(天氣級別)。該項成果可為跨尺度海氣耦合相關研究奠定基礎,對刻畫生態系統的變化有指導作用。
海洋學部海洋環流與波動團隊主要從事近海多尺度海洋動力過程、極區環境與氣候變化、海洋數值模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篇論文劉浩為第一作者、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魏澤勛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成果詳情:
Liu, H., Nie, X., Cui, C., & Wei, Z. (2023). Compound marine heatwaves and low sea surface salinity extreme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8(6), 064001. doi:10.1088/1748-9326/acd0c4
魯公網安備 37021202001273號
版權所有: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
地址:中國青島苗嶺路37號
電話:0532-58628520
ICP備案號:魯ICP備2020037682號